|
|
竹子是平常和廉价的,正因为如此,人们才容易将其遗忘或遗弃。艺术,本具有“划腐朽为神奇”之力。竹艺并非只是竹艺,而是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反映。传统民艺是民间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。而民艺的现代创作是实践着的现代美学的一种切实方式。其中有真,其中有精,其中有诚。 竹艺文化大多可分为两大类,竹编和竹雕。 竹编和挑花、牵花、刺绣这些古文化一样,这些传统手艺中既保留了中国书画完美的笔法神韵,又显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技巧。千姿百态 的竹艺产品,凭着艺人的丰富想象和无比创造力编织 成清丽而富于诗意的奇特花饰,使观者无不啧啧赞叹 。这些篓、筐、篮等竹艺精品,不仅以工艺造型而著 称,而且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。 竹雕和木雕、石雕一样,是民族精良的工艺珍品之一,竹雕讲究淡雅清秀,体现一种素雅之美。竹雕也称竹刻,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,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。竹雕成为一种艺术,自六朝始,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,并受到喜爱。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,雕刻技艺的 精湛超越了前代,在中国工艺美术 史上独树一帜。 竹雕大体分两类:一类为竹面雕:如香筒、笔筒、臂搁、扇骨等;竹面雕刻可分阴文、阳文;二者又各有深刻、浅刻,如阴文则有毛雕、线刻、深刻、陷地深刻;阳文有留青、薄地阳文、浅浮雕、高浮雕、透雕。另一类为立体圆雕:即竹根雕,可塑造出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。 竹雕手法传统的有两大派,金陵派和嘉定派。 金陵派竹雕的创始人是濮澄。濮澄,字仲谦,生于万历十年(1582),主要活动于明代万历至崇帧时期。他刻竹通常是以浅浮雕为主,时而也刻制一些高浮雕作品。不过他最喜欢的 还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,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,用简洁的刀法,略施雕凿,随形施刻,自然成器。 清初学者宋荔堂在《竹罂草堂歌》中赞誉濮仲谦的记载,不仅说明仲谦是位身怀绝技、一艺多能的雕刻艺术家,而且说明了他的独具特色、与众不同的刻竹风格。由于对雕刻技法的欣赏角度不同,他最喜欢的是以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,有人称之为“水磨器”。当时,他用这种技法刻制扇股、酒杯、笔筒、臂搁之类器物,也使用在木器和牙角上,曾妙绝一时,受到世人的喜爱。由于在制作风格上与嘉定朱氏“高、深、透”的风格不同,又因他住在金陵,随即就按竹刻风格将竹刻分成两派,即金陵派和嘉定派,濮仲谦也就是金陵派的创始人。另外还有方洁,子矩平,号治庵,浙江黄岩人。他工诗善书画,最擅长刻竹,人称“方竹”,也是金陵派竹雕名家。方洁最拿手的是在竹臂搁和竹内黄上用阳文浅浮雕法替别人刻肖像,面部用陷地浅浮雕,其余部分用阴刻。因两 种方法配合得天衣无缝,所以他的这种铁笔被人称为绝艺。 嘉定派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江苏嘉定(今上海嘉定县)。嘉定派最早的创始人是朱鹤,在嘉定竹刻艺术中,以朱鹤祖孙三代最为著名。朱鹤,字子鸣,号松邻,他擅长诗文书画,精雕镂艺术。有记载称,其子朱缨,号小松和其孙朱稚征,号三松,均能继承父业。朱鹤本人文学艺术造诣很深,且有创造精神。他性情孤僻,与俗寡合,但却时常与书画名家、文学家交往,因其善书画,通古篆,早年又得缪篆不传之密,所以在他的竹雕设计和制作中,经常以笔法运用于刀法之中,其所制作的笔筒、香筒、臂搁、佛像等,虽然有的朴茂质拙,有的精妙绝伦,但又大多是以“洼隆浅深”,刻五六层的镂空深刻透雕迸行制作的。朱鹤认为:如果不进行透雕和深刻就不算雕刻。因此,他将南宗画派揉合在北宗的雕刻之中,创造出深刻法,为唐代以来发展的竹刻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。其作品深受当时士人的器重,人们争相求购,得到他器皿的人,不呼器名,而是直接以 "朱松邻"称之。甚至到了清代中期,乾隆帝看了他刻制的竹器,也题有"高枝必应托高士,传神莫若善传神"的诗句加以赞扬。 继竹刻大家朱鹤之后,其子朱缨、其孙朱稚征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。嘉定派竹雕到了清代康雍乾嘉时期(1662一1820),巴达到了黄金盛世。嘉定也被称为“竹刻之乡”,有名的竹刻家就达六七十人之多,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吴之番、周澈、封锡爵、封锡禄、封锡障、施天章、张希黄等,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 竹艺文化最近深受收藏者的追捧,一种古文化的精品终于走向世人的面前,这颗璀璨的艺术明星再次发出自己的光辉。
|
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|
 |
|
 |
 |
|
| 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|
|
 |
|
 |
|
 |
网 站 统 计 |
文章中心:111 篇文章 公司图片:216 组图片 公司商城:460 个商品 公司视频:9 部影视 通知公告:1 个文章 注册会员:1位
|
|
|
|
 |
|
 |
|
 |
|